
在精密电子制造领域,激光焊锡技术因其无接触、高精度、热影响区小等优点,已成为传统烙铁和回流焊工艺的重要补充与升级。然而,传统的激光焊锡多采用圆形高斯光斑,其固有的能量分布不均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焊接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近年来,矩形光斑激光焊锡技术的出现,通过革命性的光束整形,解决了这些痛点,正逐渐成为高端制造的新标准。

一、传统圆形光斑的局限性
要理解矩形光斑的优势,我们首先需要看清传统圆形光斑的短板。圆形高斯光斑的能量呈“中心高、边缘低”的分布状态。这种能量分布在焊接时会导致:
焊点质量不均:焊点中心容易过热,可能损伤敏感的芯片或基板材料;而边缘温度不足,导致焊锡润湿不良,形成不饱满、呈“球顶”状的焊点,影响机械强度和导电可靠性。
飞溅问题突出:中心极高的能量密度会使焊锡和助焊剂瞬间剧烈气化,产生大量锡珠和飞溅。这些微小的金属颗粒可能散落在PCB上,造成电路短路等潜在风险。
热冲击剧烈:激光能量的瞬间施加和撤离,会产生陡峭的升温和降温曲线,对于像MLCC(多层陶瓷电容)这类热敏感元件,极易因热应力过大而产生内部裂纹。
二、矩形光斑的核心优势:均匀性与可控性
矩形光斑技术通过先进的光学系统,将高斯分布的光束重塑为能量均匀分布的平顶光斑。这一根本性的改变,带来了多重显著优势:

1.能量分布均匀,焊接质量卓越且稳定
这是矩形光斑最核心的优势。其“平顶”的能量分布意味着在光斑覆盖的整个矩形区域内,热量输入是均匀一致的。这带来了:
理想的焊点形貌:焊锡能够同步、均匀地熔化,形成的焊点表面光滑、饱满,润湿角完美,一致性好,极大地提升了焊点的机械连接强度和电气连接可靠性。
显著减少飞溅:均匀加热避免了局部剧烈气化,从源头上抑制了锡珠和飞溅的产生,不仅提高了产品清洁度,更降低了短路风险,对于高密度互联板至关重要。
2.焊接效率高,生产节拍快
对于形状匹配的焊盘,矩形光斑的效率无与伦比。
面状加工:相较于圆形光斑需要螺旋扫描或多点填充才能覆盖一个矩形区域,矩形光斑本身就是一个“面”光源,可以一次性覆盖整个焊盘,实现“一抹而过”的焊接效果。
路径简化:这种单次成形的能力简化了振镜运动路径,缩短了单个焊点的焊接周期,从而直接提升了整体生产效率。
3.形状适配性极佳,解决特殊焊接难题
电子元件的焊盘多为矩形(如QFP、BGA封装的外圈引脚、各类连接器等)。矩形光斑可以灵活调整长宽比,实现与焊盘的形状和尺寸精准匹配。
减少桥连和虚焊:精确的能量投放确保了热量集中在焊盘上,使引脚和焊锡同步均匀受热,避免了因热量外溢到引脚侧面而引发的桥连,也消除了因加热不均导致的虚焊。
处理异形件:对于长条形引脚、大面积焊盘或不规则焊接区,矩形光斑都能通过改变形状来完美适应,展现出强大的灵活性。
三、矩形光斑vs.圆形光斑:一目了然的对比

松盛光电恒温激光锡焊系统由多轴机器人,温度反馈系统,CCD同轴定位系统,恒温半导体激光器及自研矩形光斑激光焊接头组成。针对焊点分布及产品导热特点,配合自主研发的矩形光斑焊接系统,能够调节不同大小的匀化矩形光斑覆盖待焊区域,实现区域的多点同步焊接。
四、典型应用场景
矩形光斑激光焊锡技术凭借其卓越性能,在以下领域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可靠性电子:航空航天、军工、汽车电子(尤其是传感器和控制单元)等领域,对焊点质量和长期可靠性要求极高。
微型化与热敏感器件: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微处理器的主板,以及MLCC、LED、CIS图像传感器等元件的焊接。

高反射材料焊接:如镀金端子、铜材等,矩形光斑能量耦合更稳定,克服了高反射带来的工艺难题。
异形连接器与FPC/FFC:矩形光斑能完美适配连接器引脚和软板焊盘,实现高效、零缺陷焊接。
结论
矩形光斑激光焊锡技术远不止是光束形状的改变,它代表了一种从“点”的热源到“面”的热控的工艺哲学跃迁。它通过赋予工艺工程师对能量和热过程前所未有的精确控制能力,从根本上提升了焊接质量的一致性与可靠性,同时兼顾了生产效率。随着精密电子不断向微型化、高集成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矩形光斑激光焊锡无疑将成为引领未来制造浪潮的关键工艺之一。